《世界文学第一都:绍兴》不断发酵——为浙江文化和国际化发展打开新空间

《世界文学第一都:绍兴》不断发酵——为浙江文化和国际化发展打开新空间

《世界文学第一都:绍兴》不断发酵。昨天下午,由省作家协会、省文史馆、鲁迅文化基金会主办的《世界文学第一都:绍兴》座谈会在浙江文学馆举行。专家学者们认为,科学家冯长根以全球视野、世界眼光,用科学的思维和方式,对绍兴文化进行新的定位,这是庚续中华文脉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式发展、加强国际传播力的具体行动。做好“世界文学第一都”这篇大文章,可以让浙江文化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、引导力和传播力。

为浙江文化发展打开新的空间

《世界文学第一都:绍兴》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,中国科协原书记处书记、副主席冯长根创作的专著,他科学地论证了绍兴为何是世界文学第一都,引起各方关注。

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、副主席叶彤认为,冯长根院士以新的视角拓展传统文化的研究空间,以新的实践总结地方文化史、文学史,以新的手法为地方文学史创作作出了非常好的示范,为写好浙江故事、中国故事提供了全新思路。绍兴要加快实现当代绍兴文学的全面复兴,让“越宋古都、名士之乡”放射出更加灿烂的文学之光。

浙江省文史馆馆长王永昌说,这是富有探索创新精神的一本书,提出一个非常崭新的、亮眼的、带有探索的、创新精神的思想观点,大大增加了绍兴文化自信,在新的时代具有现实意义。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、咨询委员,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坚认为,这本书对浙江怎样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文学的研究,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和文化空间。

《浙江通志》副总纂、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颜越虎表示,“世界文学第一都——绍兴”是绍兴一张新的名片、新的标杆,它不仅仅属于绍兴,也属于浙江、属于中国,为绍兴地域文化、浙江地域文化研究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。

搭建好“第一都”平台是紧迫的时代课题

“世界文学第一都”给绍兴提出了重大且紧迫的时代课题,大大增强了绍兴“东亚文化之都”的内涵和底气,为绍兴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品质提供了新的动能,为塑造绍兴城市的文化气质、气韵开辟了新空间。绍兴市海外联谊会会长王继岗说,绍兴要利用这张金名片吸引更多海内外人士、学者、游客和投资者关注绍兴、爱上绍兴。绍兴要打造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成果,打造、打响“世界文学第一都”品牌。

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编委钟黎明表示,文化是文旅的根和魂,文学是文化之母、文化的基石,“世界文学第一都”代表的不仅是文学上的高度,更是思想上和精神上的高度,具有很强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。绍兴要宣传好“世界文学第一都”,助力绍兴打造城市品牌,推动绍兴文旅新发展。

绍兴越文化研究会会长鲁锡堂提出,“世界文学第一都”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平台,建议在绍兴古城打造一座“世界文学第一都”博物馆或陈列馆,以更好地丰富绍兴“博物馆之城”建设的体系。

“第一都”为全球文化提供新视角

“冯长根为绍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层面找到了恰如其分的坐标。”鲁迅长孙、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说,这本书有力地拓展了绍兴文学的外在疆域和内在动力,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。中国有一百四十多个历史文化名城,群星璀璨,但绍兴在文学这个领域,就是制高点,就是一览众山小。

周令飞提出,要以“世界文学第一都”的名义,积极申请世界性的文化称号,争取世界性文化称号的殊荣,积极制造话题、亮相国际,建议制作多语种的“世界文学第一都”新媒体产品,大张旗鼓地宣传绍兴,积极打造城市文学环境,聚拢全国文学粉丝,邀请世界文学爱好者,来世界文学第一都——绍兴“朝圣”。

国际奥艺委执行主席秦雯认为,《世界文学第一都:绍兴》一书,不仅对绍兴的文学历史进行了深度剖析,以科学与文化的双重视角展现了绍兴在世界文学史中的独特地位,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一项重要贡献,为全球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动力,能进一步提升绍兴在世界文学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,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。

首席记者:周能兵

亲爱的凤凰网用户: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,建议升级浏览器

第三方浏览器推荐:

谷歌(Chrome)浏览器 下载

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